當你走進桃園某個並不喧囂的三角窗街口,或許不經意地會錯過一間低調的小店,沒有華麗的裝潢,也沒有張揚的招牌,只有幾張簡單的桌椅和空氣中撲鼻而來的香氣。這裡,是一間名叫 「149U奔」 的油飯店,開業還不到半年,卻已經在社區裡悄悄累積起一群死忠顧客。
這不是一間平凡的店,因為它背後,是一位母親用雙手揉出的生活、情感與記憶。
#什麼都不會,只會煮:一碗油飯的起點
「我什麼都不會,只會煮。」店主這樣笑著說。沒有創業計畫書、沒有餐飲經驗,她的起點,竟是那麼單純而真實—只是因為家樓下剛好有一間空店面,加上孩子的接送方便,於是就這樣,她把家裡的廚房味道搬上了檯面。
油飯的手藝最早來自婆婆。那是嫁進夫家後,婆婆手把手傳授的家傳味道。後來,她又加入了自己媽媽與阿姨的做法,三種家庭記憶交織融合,加上這些日子來顧客一點一滴的回饋與建議,她不斷微調比例、翻炒時間、火候掌握。直到某一天,她端出的油飯讓熟客說出:「這真的吃起來像我阿嬤煮的耶!」她才知道,這碗油飯已經不再只是食物,而是一份記憶的連結。
#每一口都是「家裡的味道」
「149U奔」的油飯堅持每日新鮮現做,用的是上等糯米,搭配香菇、油蔥酥、蝦米,還有那一匙剛剛好的麻油與醬油拌炒比例。沒有冷凍庫,沒有大量備貨,「賣完就沒了」是這間小店的日常風景。每一天,她都親手從清晨開始備料,慢火蒸煮,不敢有一點馬虎。
老客人多半是來「打一斤、兩斤油飯」直接帶走,當作家庭聚餐的主食。「我不是來買東西的,是回家吃飯的感覺」,這句話,是客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評語。
#社區,是她的靠山
剛創業時,夫妻倆面對裝潢、水電、廚具採購,常常覺得頭大。但幸好,她不是孤單的。在地的里長看見她的努力與真誠,主動伸出援手,協助她處理空間配置幫忙打廣告,讓她少走了許多冤枉路。
「一開始真的很累,但看到鄰居們來捧場、幫我宣傳,甚至有人主動幫我在社群裡分享海報,那種感覺,比什麼都感動。」
在這個愈來愈疏離的城市裡,這間油飯店竟意外成為了社區的情感連結地。有時候不是為了吃飯才來,而是為了跟她說說話、聊聊天、問問最近過得好不好。
#一碗油飯的堅持:環保與愛
除了美味之外,這家店還有一個小巧思:自備餐盒可以「多給一點油飯」。
這不是促銷手法,而是她對環保的堅持。她說:「如果每個人都帶一次自己的便當盒,我們就能少用一點塑膠。做生意也能有一點點影響力。」
這樣的用心,許多顧客感受得到。鼓勵大家用行動支持小店、支持環保。
#一碗油飯,是母親的愛,是家的延續
從家樓下的一間小店,到每天手揉糯米、親煮醬料,再到顧客的信任與回來的腳步,這碗油飯背後,是一位母親用盡全心全力想把「家」的感覺傳遞出去。
「我想,這碗飯不只是要讓人飽,而是要讓人安心。」她說。
她相信,只要料理裡有情感、有真心,就算不是在最熱鬧的街頭,也終究會被看見、被記住。
#邀請你,嚐一口家的味道
如果你剛好在桃園,不妨繞過來這個小小三角窗,走進這間沒有冷氣招牌、卻有熱騰騰人情味的「149U奔」。(桃園區建國路149號)
你可以點一份內用的油飯,也可以預訂幾斤帶回家給家人。你也可以帶著自己的便當盒,讓這份傳統台灣味少一點包裝、多一點溫柔。
這不是一碗平凡的油飯,而是一個母親對家的堅持、對孩子的守護、對社區的感謝、對土地的敬意。
這是一份值得你專程來嚐、也值得你轉身推薦的好味道。
「149U奔」——奔向一碗家的味道,奔向一份舌尖上的幸福。